拍卖停车场与招商引资:这场“仗”谁胜出?

2023-07-28 17:21

“以前我们省是地级市在卖,现在县区也开始做了。”一位政府基层人员如是说。

卖什么?卖停车场?地方政府停车场大拍卖,经营权成为热卖“产品”。

为何这样做?公共资源提前变现,成交金额动辄数亿。

归根结底,还是财政有困难。一直以来,招商引资是“修复”财政的重要抓手。

但是,短期变现难……而“摘桃子式”招商引资,坚持追求“长跑”的理念。

可以说,往往高估短时间内取得的成果,却低估长期坚持抵达的高度。

换个角度看,选择“短期利益”还是坚守“长期主义”?

拍卖车位,明算账

前不久,看到一篇报道:

今年1-5月,接近40个地方政府主体出让停车位经营权。

重点在于,拍卖的地方,大多来自中西部。

说白了,转让资产经营权就是“盘活存量资产”。

基本上,接盘的都是地方国企或者城投平台,未来几十年的收入一次性缴纳上来。

粗略算一笔账,假如按底价中标,抛开其它成本支出不算,仅算特许经营权的成本。

每个车位每天停放5小时,可收停车费24元,一年可以收停车费:8760元。

某地5342个停车位,一年可以收停车费:8760X5342=4679万元。

那么,这些车位经营30年,能够收取的停车费将高达14.03亿元。

这5342个车位,特许经营权成本仅4.01亿元。如果算上设备的维护更新、人员工资、各种税费,以及其它成本支出,理论上是赚钱的。

这也印证了,经营权转让出去,按照25年或30年一次性收取的资金并不少。

招商引资,长远账

蹊跷的是,为何大多数是城投平台?

首先,市场化民营企业认为经营管理停车位成本高、收益小,参与竞争的积极性不高。

其次,获得收费权的城投,再把未来的收费权或者收益权质押给银行,开始继续融资。

这样看,公开招标只是通过市场方式进行资产估值和定价而已,短期内撬动更大的资金总量,获取更多的融资,以解决财政压力。

停车位资产投入产出比较高,特别是在后期评估环节,单个估值也能估高,意味着地方政府能获得更高的收益。

对于政府而言,这只是短期回报。而地方发展算长远账,招商引资是推动经济发展的“源动力”。

经济发展和招商引资是1,其他的是0,如果1没有了,则皮之不存毛之焉附。

所以说,长期主义是经济发展真正的“分水岭”。

投资是拉动经济的动力之一,以往投资重心在基建方面,随着地方债务压力大,就把产业投资作为重点,各地加大招商引资力度。

这也是为什么地方政府热衷于投资芯片、新能源汽车,谁都想培育出优质企业。

拿半导体举例,某地方政府要掏多少钱?

芯片制造企业,建设存储芯片封装测试厂,计划总投资10亿元。

从地方合作基金和产线建设结合来看,地方政府为这个总投资10亿元的项目,投了约60%的资金。

显而易见,这个投资比例不低,远远高于地方政府以往引导基金30%左右的出资比例。

当然,如果和招商引资结合起来,这个比例也就合理了。毕竟这部分资金,并非白给企业,而是占股份的“市场化投资”,所有固定资产投资都会留存在当地,和尚可以跑,庙还是会留下来。

但任何行业是有周期的,有些新兴行业高增长多数可能是短期现象。

若是没经过产业分析与调研,盲目上马项目,导致举债过高、招商陷入困境、园区运营艰难的恶性循环,同时各种企业也冲着“大礼包”而来,急速扩张埋下更深的隐患。

摘下桃子,竞争账

东部沿海发达地区跑到我们这边来招商,以往都是我们去他们那边招商,这是中西部招商人反映的真实现状。

确实,今年就连上海,一反常态,首次“逆行”赴成都举行招商推介。

沿海地方拜访清单里有制造企业、高科技企业,中西部重点城市科研院校比较多,这些院校所孵化出来的企业成为拜访的重点。

这说明成渝地区经济和产业发展起来了,另外也证明了招商引资竞争更加激烈。

就目前而言,市场上企业就那么多,可挖掘的增量有限,最后分到各地方手上的果子少之又少。

有人说,以前招商引资,无非是税收优惠减免,现在则成了花钱买企业,一分钱不掏,建好厂房,流动资金还需要财政投入。

花钱买来的企业,十个得有九个贡献不了任何税收收入,最后说不定还跑了。

不少地方,不只是招商局招商,全体政府口的部门都有招商任务,甚至有些地区,党口部门也有招商任务。

然后,借助一些城投平台,可能会与企业达成合作,这边能达到融资的需求,那边可以完成招商指标。

招来这样的企业,地方经济发展能健康向上么?

这样一来,有些地方领导明确提出:招商引资,我不看你签了多少约,就看你项目开没开工、资金到没到账、现场有没有实际工作量。

“跳起来摘桃子式”的招商引资,既能让招商人有一定的目标感,又能切合实际、符合当地发展的规律。

仅仅看一个指标,引进多少,每年增长多少为先进,并不是公平的。

一些地方有比较大的项目, 这个项目连续好多年到位资金量都很大,年年都是先进,这未必是招商工作做得好。这种项目的到位资金肯定有保障,那就可以多给一些其他指标。

而中西部区域,有些地方本身也没有大项目,也没有产业平台,就可以少给一些指标,不唯项目规模大小论考核,更要推动符合当地要素资源向优势区域、优势行业集中。

反过来,“东一枪、西一炮”的点式招商,容易造成产业空间的碎片化,还会使招商引资工作缺少引领,无法形成核心产业特色和竞争力。

现在,地方产业也在从增量经济时代转向存量经济时代,一部分精力与时间,可放在挖掘本土产业增量,打造适合当地的产业生态,以产业孵化逐步缓解招商压力。

无论城市还是园区发展,依赖的是一条或是多条完善的产业链布局,而不是单纯依赖一两家龙头企业。

招商过程中,主要围绕清晰的产业定位,按链招商、按需孵化,打造出上下游完善、产业氛围浓郁的产业生态,才是自身招商引资最好的竞争力。

来源:招商网络

展开
订阅招商网络邮件周刊,每周行业资讯,最新政策信息、项目信息为您推送

全部

招商资讯

载体信息

产业园区

优惠政策

研究报告

项目播报

订阅
投资咨询热线
400-168-6016
  • 产业扶持政策
  • 企业投资政策
  • 土地厂房政策
  • 其他相关咨询
  • 已为您免费生成了个人网上空间
    快去查看吧~